top of page
All Posts


真的有平安嗎?
作領袖的,如何助弟兄姊妹宣泄情緒,釋放憤怒?如何將憂慮在禱告中交託給神?又將信心放回歷史的主身上呢?真實、到位的牧養是讓弟兄姊妹回到神那裡得平安!
Jessica Yip
2019年8月1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有辨識能力的牧養
領袖要知道自己須要認識些甚麼。若是社會議題的話,又或是是有關人事的,同工都需要學習。教會內可以開這些培訓班嗎?聖經神學的反思一定不能缺少,對社會處境有所理解後,便應從屬靈向度找出路。
Jessica Yip
2019年8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紛亂中的教會領導和牧養
完全置之不理是最差的選擇,我們一定要正視這種敏感但真實的差異,因這些差異有認知和感情的因素在內。在不能改變某些信念及態度的情況下,接納差異和互相尊重似乎是唯一出路!
Jessica Yip
2019年7月3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在躁動不安中的領導(二)
今日,不少人都急於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,或想推倒對方,證明對方見解有誤。這些爭論不會帶來共識,只會破壞關係。資訊紛亂,各人按自己立場、喜好篩選信息,然後在群組內發放,意圖改變別人,自己卻慢慢跌入盲點而不自知。
Jessica Yip
2019年7月2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對話之前先學聆聽
...
Jessica Yip
2019年7月1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由被動到主動——在躁動不安中的領導
當我們被動地受外界資訊與情緒牽引,不如主動地先停下來,使心靈騰出空間,讓神的話重新掌管我們的心思意念,不要被愁緒與絕望長期佔據。
Jessica Yip
2019年7月1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當你身邊只有「庸才」
若你發現有些領袖身邊沒有人才,只有庸才----有能力的不加入這團隊,加入了也不會盡力。具體的表現是:除了辦事能力不強,常犯低級錯誤之外,面對上司只會唯唯諾諾、唯命是從,縱有異議也不敢提出,只在確定沒有後果的情況下才表明立場。由於他們沒有自己的主張,一旦出了亂子,便反應遲緩,面對質詢時沒法即時作體面的回應。
到底哪裡出了問題?甚麼原因做成這現象?
Jessica Yip
2019年6月26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公共領域的影響力
這段時間出這篇文,可能有點不合時宜。但我們不能少看信徒在公共領域的影響力--與教會無直接關係的貢獻。聖經中有一個小人物以拉都,也許就是這種職場信徒。有時,這些貢獻會在教會內引起爭議。雖然這樣,作為教會領袖,也應放手、放心讓他們出去。
Jessica Yip
2019年6月1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堂會外的聖徒相通
...
Jessica Yip
2019年6月1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領袖的EQ
我們不能完全改變外在的環境,卻能改變自己對環境的看法。若不能正確理解周遭的人和事、抱有不太正確的期望,便有機會出現情緒失調。所以領袖們要積極培養正面情緒(正向心理),也要做好情緒調控(emotional regulation),這樣便可輕鬆去領導,別人也能安心跟隨。
Jessica Yip
2019年6月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有正向心理的領袖
有效的領袖不是要去「做甚麼」,而是要做個怎樣的人,因此領袖如何保持靈命有活力便是重點。要有正向心理,或要改變看人看事的視角;要保持正確的理解,基礎是接納自己認知的不足,但不是輕看自己,而是尋求改善自己。
Jessica Yip
2019年5月2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家庭牧養,可行嗎?
今天的青少、兒童崇拜除了導師參與,其他成人在哪裡?其實,可以在特別的日子,刻意策劃一些能融合不同年階人士的活動,以增強家庭的感覺!要做到家庭牧養,首要是要轉化思維;要令數代人可以有機會溝通,不再只在自己的年齡層內成長,真的實踐肢體生活,共建基督的身體!
Jessica Yip
2019年5月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環境變,事工模式不能不變!
牧養青少年的同工可能不知道他們的父母是誰,家長也不了解主日學老師的教導。小的堂會情況可能好些,較大的堂會同工則缺乏溝通和協作,而小組模式也不能顧及這種情況,堂會內的牧養便容易被分割、碎片化,減低了效能。
如何可堵塞這缺口?
Jessica Yip
2019年5月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傳承之後
傳承不只是崗位的交接,更重要的是初創時的使命如何在新一代手上延續,且要注意權力交接是否暢順、組織文化如何更新。
上任主管若在眾人心目中是個好領袖,他/她留下來的做事風格、制度並不易改動;而原有團隊如何配合也是影響這變動的主因。因此,重整團隊與創新事工便是傳承後必要的工作。
Jessica Yip
2019年4月2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傳承的成與敗:中期小結
部分堂主任明白問題所在,但礙於堂會工作太忙或未能與長執取得共識,未有視解決傳承問題為首要工作。又或許,牧者長執心態上仍期望「船到橋頭自然直」,堂主任退休後神會預備繼任人的。
Jessica Yip
2019年4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陪跑教練與生命師傅
陪跑就是按著學員的情況一起跑:他快了要拖慢,出錯時要提醒,且要觀察對方的肢體動作,找出適合對方的訓練計劃與進度標準;最重要的是適時給予具體的鼓勵。因教練有親身體驗,明白最難過的關口在哪裡,所提的意見與鼓勵不是憑空想出來的,而是過關的要訣。陪跑教練的目的就是要助人成功,而不是追求自己的成功。
Jessica Yip
2019年4月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聽其言而觀其行
按研究跟隨者的學者分析,當跟隨者對領袖的信任不斷增加,便會成為該領袖的忠實「粉絲」,放下個人的選擇權,完全跟隨領袖的決定。就算這些「粉絲」曾對領袖有所懷疑或批評,如今都自動地美化對方的「惡行」,為他找藉口,甚至視而不見。不少時候,「粉絲」對批判他們領袖的人口誅筆伐,若在同一團體,更會要求異議者息事寧人或邊緣化對方,理由是他們破壞團體的團結合一。
Jessica Yip
2019年3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改變社會的門徒?
今日的領導問題,是把二者分割。屬靈領袖的培育,由門訓與靈命開始,但卻不能止於此。但另一邊廂,一面倒傾向只追求領導與管理技巧,又或視那些在職場有領導經驗的人來帶領教會,忽略了靈命與品格優先的考慮。教會可能只是一間機構,而不是屬靈的有機體。
Jessica Yip
2019年3月2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真的要退休了
退休後,金齡信徒除教會事奉外,還可透過不同小組活動來保持活動,這些活動不一定是要很「神聖」,除查經祈禱,也可以是逛街、看電影、烹飪、書法、行山、打球、旅遊等消閒活動。所做的即使不是每個人最擅長的也不要緊,重要的是大家享受做一些有趣、有吸引力的事,讓大家有機會暢談內心的問題,建立一個互相支援的機會才是真正的牧養。
Jessica Yip
2019年3月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金齡群體的牧養
今天所謂的退休,只不過是由某種全時間的職業轉到另一工作崗位和內容,減少為了生活糊口而投入的時間、體力、腦力,進入希望是更有意義的生活新階段。退休是要作出一種生活模式的改變,基本上不過是生活轉型!牧養便是和這群體同行,和他們一同尋求可以繼續「耕種和看守」的服侍方向,回應神對他們的召命。
Jessica Yip
2019年2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