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領袖園地


深度改變或逐漸死亡
若留戀並只期待恢復過去的「常態」,會減低我們改變的動力,也弱化我們辨別上帝此時此刻的心意,失卻成長和轉化的機會。抗拒或否認改變,只會讓我們與改變中的世界距離愈來愈大,甚至遠離上帝的時代步伐。
Jessica Yip
2020年12月1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成長心態:「總會有出路!」
根據Carol Dweck的研究,定型心態的人有較多固有 / 牢固的心態或框框,傾向自限的自我論述,認定自己的聰明才智、掌控能力、社交能力等都是固定的,無法改變。他們畏懼且無法面對失敗,所以他們會逃避新挑戰(也就是機遇)。
Jessica Yip
2020年12月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孤獨──看懂自己,愜意人生
獨處是讓心靈癒合的最佳時刻。外人眼中的你和獨處時的你,可以是兩個樣;表面假裝淡然,內裡可以是不知所措。缺少平衡地處理這兩個我,人愈來愈不真實、不自由。獨處,發現脆弱的自己,淌著血的傷口,救贖就臨近,發現一直關切著自己的上帝給你療傷止痛。
Jessica Yip
2020年11月2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

孤獨──從心而發,展現生命
許多一流的專家、運動員,都是「傑出的孤獨者」。在追求夢想與目標的過程中,孤獨力是一項鍛煉心智以至能成功的重要指標。「孤獨」是有生產力的,因為它提供了很多空間來造就「專家」。孤獨可以是一種力量。
Jessica Yip
2020年11月18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不確定中的靈命update
面對複雜失控的世代,舊的知識和經驗都不敷應用。作為領袖,除了說見步行步,就給不出很有把握的忠告。縱然自己是神學院老師,在台上教書振振有詞,台下卻觸碰到自己的無助和脆弱。我深思在這個大困局下,人如何調整信仰以應付生命的不確定性,並從中獲益!
Jessica Yip
2020年10月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參透「為何」,迎接「任何」
活在複雜不安的世代,彷佛無處可逃。這個困局是人類一手造成?還是上帝藉此來引起我們的注意?我們生命劇本的導演──上帝向我們說甚麼呢?在這個大時代我們又有甚麼獨特的召命?
Jessica Yip
2020年9月3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負責任地離去
交棒者無論是退休還是移民,都必須負責任地離去。這最基本是指不要留下「爛攤子」給接棒者,即留下尚未解決的問題,例如債務、人事糾紛、不切實際的承諾等等。
接棒者首要任務也不是定下甚麼鴻圖大計,而是小心審視交棒者留下的人、事、傳統等,哪些要保留、哪些要放棄、哪些要改變。
Jessica Yip
2020年9月2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新常態中等候神
人都喜歡靠自己,學習全然倚靠神是難事,做點事總比等候容易得多。偏偏一個納米般微小的肺炎病毒,就將我們的自救習慣弱化。或許,這正正是上帝大大的提醒:靠自己已是舊常態,等候神才是新常態,貼近神才能好好活下去。學習信心是信徒終生必修的科目,而信心是要在很多艱難和等候中才能練成。
Jessica Yip
2020年9月17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

聚焦在有意義的事情上
在埋怨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作息時,有否想到這其實是個很好的時機去作出轉變?聚焦不一定是減少或取消已有的事工,當發現有新需要,或舊有方法可能行不通,便要創新,找尋新方法及新內容。現在是最合適的時候去檢視一番,今天不變,更待何時!
Jessica Yip
2020年9月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堂會可如何轉變?
沒有教牧、長執可以解決所有人的問題,所以重點不是提供答案,而是牧者、長執和會眾一齊去找答案和出路。豐盛的生命不是人可以賜教的,卻是可以一同探索、一同澆灌、一同成長的,這種肢體相顧的關係才能建立基督的身體。作為教會的領袖,我們要掌握會眾的脈搏,明白他們的需要,不能再墨守成規,自以為是。
Jessica Yip
2020年9月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調適前行──不能忽略的網上聚會
網絡平台只是形式、載體,重要的是所講的內容和與會眾的關係。若沒有好的內容,即使投資多少時間金錢在器材、載體上也沒用;若跟會眾沒有好的關係,即使再精彩的內容、表達方式,都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。所以傳道同工的使命,是專注在要傳遞的信息,對任何平台持開放的態度,讓媒體成為有效的載體。
Jessica Yip
2020年8月26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

獨處──亂世中的能力來源
獨處也是療傷的旅程,觸摸和釋放內心的情緒,讓自己變得更真實和完整。若情緒不離開,理性也回不來,更遑論要尋求解難的出路。
Jessica Yip
2020年8月19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教會需要你
教會另一大挑戰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去宣講和教導,這是實踐門徒培育的關鍵,在政治敏感的環境下闡述有聖經真理卻不離地的訊息,對某些教牧是困難的。社會文化令會眾很易給牧者貼上標籖,教導不處境化便是離地,埋身一些就可能被某些人批評,怎樣拿揑在現今處境下應用真理需要一定的經驗和智慧,希望弟兄能多多為牧者禱告。
Jessica Yip
2020年8月1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我想幫忙,卻擔心
疫情帶來的影響,弟兄姊妹好像失去了信心和方向,教會也寸步難移,自己也在問如何維持或更新過去的教會文化,更準確地説,教會在此環境下可如何自處,又怎樣牧養?盼望牧師能夠給我一些指引......
Jessica Yip
2020年8月1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當懼怕發酵時
時局令人充滿灰心和懼怕,若忘記了上帝的本質、祂過去多方的拯救,那我們的信仰根基就會被搖動。要回顧上帝的帶領,別讓懼怕發酵下去,以致你漸漸遠離神,甚至與敵同謀!
Jessica Yip
2020年8月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疫情下反思教會教育
教會不是一個只在主日舉行崇拜聚會的地方,而是一個在生命裏一同成長的群體,當中的活動都以建立真理基礎、培育順服及實踐真理的門徒為目標。不單以愛相連,亦以愛去建立、塑造,甚至修剪,在愛中長進。教會也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中,成為能影響生命的群體,給予世人一些光輝、一些盼望、一些信心及信念的堅持。
Jessica Yip
2020年7月25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懂得賦權,善於調適
人際間的交流是主要決策的時機。會議當然是做決定的合理場所,但會議外的溝通,如在茶水間、電梯大堂、交通工具這些非正式場合,偶然談及公事,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與做法。有時在正式會議前跟相關人士溝通(游說),也會令會議時作決定容易得多。若不能把握這些時機,每次都要等特定的會議周期,又要等主席/負責人認可才能放進討論議程,有關議程可能已變得不再重要。
Jessica Yip
2020年6月2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解構教會內的持分者
不論多好的想法,若跟持份者沒有良好的溝通,好事也會變壞事。調適領導也提出對持份者要有充份的了解和溝通,這看似理所當然,實際運作時卻往往被忽略。特別在一些教會或機構,假設了成員都具有使命,都是人品高尚的大好人、心志與能力兼備的人才,應該會支持變革,到抗拒、衝突出現,才恍然大悟現實與理想間的差距。城市教會可能更像企業組織,成員既是主內肢體,同時也是持份者。持份者即利益相關者,任何受某決定影響的人都可被稱為持份者;而廣義的利益並不限於金錢或物質上的需要。
Jessica Yip
2020年6月1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

離開因循
教會處境較少考慮權力與政治問題。害怕面對而不去處理,也是因循不進步的原因。這裡說的政治是指辦公室政治一類,即群體內不同持份者因著信念、利益或習慣,以各種方式或手段爭取別人的支持。負面看是爭權奪利的小圈子,正面看是促成創意與生產力的小隊。這又回到前文提及共同重視的價值,教會群體重視對神的忠心、誠信、聖徒相通等,遇有爭議的課題正正就是考驗這些價值的時候。
Jessica Yip
2020年6月1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

進入變革的第一步
這類組織文化其實不難發現,當你進入一間公司工作,至少有一至兩周的適應期,在這期間你會發現這公司與以往所經驗的有何不同,透過同事的耳語,你很快已發現哪些話不能講、哪些事不能做。其實教會也一樣,哪位同工的話最多被引用,哪位講道時最少人遲到,你便可看到這教會不同的人有何影響力。
Jessica Yip
2020年6月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bottom of page